現在位置: 首頁 > 第三篇 大開發 興臺灣

電報電訊 臺灣首通

  沈葆楨和繼任的幾位船政大臣致力於臺灣礦務、通信等方面的開發建設,讓閩臺往來更加密切,推進臺灣近現代化進程,為臺灣立下締造豐功。

  1876年沈葆楨調派船政畢業生池貞銓、林日章、林慶升等5人赴臺灣基隆,參與籌建基隆煤礦。圖為近代中國礦業開採奠基人之一的池貞銓。

  為促進臺煤的開採,沈葆楨奏請將基隆煤礦由民辦改為官辦。圖為臺灣基隆煤礦。

  沈葆楨聘請英國採礦師採用“直井機械開鑿法”開採基隆的八斗子煤礦,使之成為了我國第一座近代化煤礦。圖為八斗子煤礦——清國井遺址。

  石油亦為臺灣天然蘊藏的資源之一,沈葆楨到臺後設法開採。1878年,丁日昌聘請兩名美國工程師勘察,乃購洋機器取油。至1887年夏,劉銘傳在臺灣設立煤油礦,又設立專門機構管理採油事宜。

  1875年,福建巡撫丁日昌積極倡導創辦電報,在福建船政學堂附設了電報學堂,培訓電報技術人員,為中國第一所電報學堂。至1882年,船政電報學堂共培養140多名專業人才。畢業生分赴全國各地安裝電線,並參與創辦臺灣電報學堂。

林森(1868—1943)

  福建閩侯縣人。早年就讀於船政電報學堂,後轉入新設立的臺灣電報學堂學習。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,1914年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,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。

  1877年5月8日,丁日昌將興建臺灣電報線的詳細規劃上奏朝廷,是年8月開工,10月11日完工,全線長95華里。這是中國人自己修建、自己掌管的第一條電報線,開創了中國電信的新篇章。

  1887年7月,臺灣巡撫劉銘傳根據沈葆楨的規劃方案,組織敷設川淡(即川石至臺灣滬尾<今淡水>)海底電纜,船政電報學堂畢業生參與施工,兩個月後竣工並於同年10月11日投入運營,這是中國人自己鋪設的第一條海底電纜。圖為川淡海底電纜路線示意圖及川淡海底電纜川石島段的電纜遺址。

福州直達臺灣快機(電報機)工作寫真
淡川海底電纜由“飛捷”號作為水線船開工鋪設。圖為“飛捷”號模型
鋪設海底電纜場景

  1876年丁日昌奏準將拆毀的吳淞鐵路鐵軌運來臺灣,修建旗後、鳳山到臺灣府城的鐵路,後因經費不足,無法開工。劉銘傳主政後,加速了對臺灣的開發建設,其中修築鐵路是最具影響力的措施。

  在劉銘傳的治理期間,臺灣成為最早有電燈的省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