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位置: 首頁 > 第三篇 大開發 興臺灣

開物成務 臺灣奠基

  船政力量主導了臺灣近代化早期的大開發。船政人士一直秉持著“開物成務以富民,權操諸己以自強”的思想建設臺灣,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興辦實業兩大方面成績斐然,臺灣後來的興旺發達於此奠基。

  沈葆楨認為全臺的開山善後之舉,非窮年累月不能告臻,而其推動的基礎力量主要即在於吏治。於是沈葆楨奏請增設瑯嶠縣,並將臺北設一府三縣,加強統轄和治理,為臺灣規劃了基本的行政區劃架構。


  1874年12月23日,沈葆楨奏呈《請移駐巡撫折》,建議福建巡撫冬、春駐臺,夏、秋駐省,並提出“善後即創始”政策。

臺北城古今對照圖
清領時期臺灣省行政區域演變表

  1875年1月30日沈葆楨上呈《請瑯嶠築城設官折》,建議在臺灣最南端車城南猴洞的恒春半島上新置一縣,建造城池,設官置戍,以資控扼形勢,便利防守。圖為恒春城佈局圖及東、西、南、北城門。

  1875年,沈葆楨倡議設置臺北府。1879年開始興建臺北府城,至1882年工程全部完成,設有東、南、西、北、西南五城門,後東門改稱“景福門”。

  1874年沈葆楨派出船政委員張斯桂帶領船政學生魏瀚、林日章、鄭清濂、陳兆翺、林慶升、郭誠首次用西式三角測量法,繪出臺灣史上第一份精確地圖《臺灣府城並安平海口圖》和《臺灣府城街道圖》。

魏瀚(1850—1929)

  福建福州人。船政學堂製造第一屆畢業。1874年與同學鄭清濂、陳兆翺等人隨同日意格到臺灣,採用西式三角測量法繪製出臺灣歷史上第一幅精確地圖《臺灣府城並安平海口圖》和《臺灣府城街道圖》。之後留學法國,獲法學博士學位。回國後,參與製造了“開濟”、“鏡清”、“平遠”等十二艘艦船,為近代中國著名的造船工程師。

陳兆翺(1854-?)

  福建福州人。船政學堂製造第一屆畢業。1874年參與繪製了《臺灣府城並安平海口圖》和《臺灣府城街道圖》。之後留學法國,創製新式鍋爐與抽水機,抽水機以他名字命名,隨後改進輪船車葉。回國後,參與製造了“開濟”、“平遠”等十餘艘艦船,為中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為近代中國著名的輪機製造專家。

陳季同(1851—1905)

  福建福州人。船政學堂製造第一屆畢業生,第一屆留法學生。1884年以副將職赴臺參加指揮抗法戰爭;1895年,再以副將身份到臺灣,為唐景崧籌劃防務。1895年4月17日,清政府被迫與日本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《馬關條約》,將臺灣割讓給日本。為保臺灣,時任臺灣布政使的陳季同參與策劃保臺,保臺失敗後,他悲憤寫下《弔臺灣四律》,哀悼國土之喪失,批評政府之無能。